如何看待当前中国消费和投资的此消彼长(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
1338
2023-06-16
1.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2.你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中国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吗?为什么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近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等单位在北京举办“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2013)”。来自高校和社科研究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就这些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观点和思路。
3.中国经济短期“弱回升”,长期潜在增长率下移。与会者认为,中国经济目前“微弱回升”。
4.自2012年9月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的多项重要指标结束了两年多的触底反弹,开始企稳回升。
5.但在2013年前几个月,各项经济指标的反弹趋势出现分化:部分指标在反弹过程中出现小幅回落;部分指标继续呈现回升趋势,但回升幅度不大。
6.这说明经济上行动力和下行压力交织,经济上行动力不强,经济回升基础不稳固。
7.导致中国经济“弱复苏”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国内外经济环境和背景的深刻变化。
8.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已经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的高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经济走势复杂,充满不确定性。危机影响仍在发酵,国际市场需求依然低迷。
9.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从高速增长期到较低潜在增长率的过渡期。
10.在这样的大环境和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很难进入强劲复苏的状态。
11.其次,宏观调控政策没有放松。
12.此轮宏观调控没有采取大规模刺激政策,而是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考虑稳增长、控物价、防风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3.2.此外,由于消费价格和房价上涨的压力以及产能过剩的制约,目前宏观调控政策放松的空间有限。
14、3、各级领导机关都处于过渡时期。
15、各地各部门形成新的决策和规划,需要一个调研、酝酿、决策和实施的过程,难以形成推动经济快速回升的合力。
16、4、经济周期波动处于低谷。
17.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困难,生产经营和固定资产投资的预期前景不容乐观,企业在扩大生产和银行贷款方面非常谨慎,导致经济复苏难以启动。
18、特别是在国内外经济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经济复苏更加乏力。
19.从长期经济增长来看,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潜在经济增长率会逐渐下降。
20.2013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7.7%,低于市场预期。自2012年二季度以来,已连续四个季度低于8%,表明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期。
21.这与发达国家和拉美国家从工业化阶段向城市化阶段过渡过程中潜在增长率的变化是一致的。
22.从资本弹性下降和劳动弹性上升、人口转型加快、生产力增速放缓、碳排放限制更加严格、节能减排标准提高、资本效率下降等一些明显迹象来看,中国经济放缓是必然的,现有的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
23.与会者认为,将中国中长期经济潜在增长率降至7%-8%是符合经济规律的。
24.工业化和城市化潜力巨大,将推动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25.然而,经济增长的下降引起了人们对中国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担忧。
26.与会代表认为,根据中央提出的今后一个时期年均经济增长7.5%的预期目标,到2020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将超过1万美元,将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7.5%的经济增速是有保障的,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27.工业化深入发展。
28.中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但地区差异很大。东部发达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水平仍然较低;从区域产业结构来看,各地区在技术水平和产品水平上存在同构,这种相似的产业结构需要优化。
你好,我亲爱的朋友们。大锤哥已经来为亲爱的朋友们解答以上问题了。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如何看待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很多人都不知道。现在让我们继续前进!
29.由此可见,中国的工业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将大大提高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和生产效率,从而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30.城市化进程加快。
31.2012年,中国城市化率为52.57%,与发达国家70%的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32.不仅如此,52.57%的城镇化水平还包括2亿多没有真正成为城镇居民的农民工。
33.根据国际经验,城市化水平在30%-70%之间,是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
34.因此,在未来20年,中国的城市化将继续快速发展,从而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
35.从投资需求来看,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将继续扩大,房地产、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的投资也将相应扩大。
36.从消费需求来看,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加上他们的家庭,将有3亿到4亿人从农民变成市民,这将明显扩大消费需求,有效刺激经济增长。
37.面对诸多经济问题,经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与会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既有巨大潜力,也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以下突出问题。
38.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的动力。
39.政府干预取代市场机制的负面效应显现。
40.作为追赶型经济体,中国经济在一些领域通过政府干预而非市场机制发挥了调动储蓄和投资、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作用。
41.但长期以来,市场选择机制被人为阻断,导致低效边缘企业不断增加,从而拉低了整体投资回报率;也导致垄断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在服务业,使得产业升级的高关联、高劳动生产率标准难以发挥作用,市场难以发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
42.城市化的土地利用效率不高。
43.过去30年,中国城市化快速推进,但占用的土地资源增长过快。
44.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浪费严重。
45.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却没有产生相应的GDP,城市化质量和经济发展效益不高。
46.消费体系有待完善。
47.中国的投资率在提高,消费率在降低。一个重要原因是消费体系不完善。
48.消费制度是消费领域各种消费关系的总称,包括消费权益、消费组织、消费教育、消费信用、消费信息、消费安全、消费运行机制和控制手段,其核心问题是消费权益。
49.不完善的消费体系制约了居民消费,扭曲了收入、储蓄和消费之间的关系,难以扩大内需,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50.经济转型的微观基础还不完善。
51.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土地、劳动力等方面仍然具有要素禀赋优势,企业通过增加要素投入扩大再生产仍然有利可图,仍有粗放增长的空间;第二,由于市场体系不完善,地方政府代替企业承担了相当多的经济职能,而地方政府在政绩目标的激励下,有动力、有条件推动粗放式的经济扩张,投资冲动强于企业。
52.后来者的优势空间减少。
53.发达国家为了实施再工业化,更加严格地控制高技术出口,中国通过引进高端技术发挥后发优势的空间趋于缩小,中国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升级的难度加大。
54,特别是一些高端制造企业回流发达国家,使得中国的产业升级之路更加艰难。
55.此外,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强,不仅对我国现有制造业的发展构成巨大挑战,也制约了发达国家高端制造环节向我国转移。
56.近年来,一些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一直处于“前高后低”的状态,反映了这种变化,也反映了中国经济迫切需要转型升级,以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牛皮克拉斯的大致内容分享到此结束,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