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剧变的教训(东欧剧变的原因及过程)

东升常识网 1482 2023-07-22 12:21:18

与东欧动荡不安的土地相比,南欧巴尔干地区更是火药味十足,一直争议不断,甚至获得了欧洲“火药桶”的称号。

巴尔干半岛的国家很分散。

国籍的交叉分布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匈奴人、阿瓦尔人、伦巴第人、保加利亚人、罗马人、斯拉夫人都为争夺半岛主权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而这个“火药桶”也是导致一战爆发的导火索所在。

但东欧剧变30年后,巴尔干国家虽然在欧洲,但并没有像其他西欧国家那样蓬勃发展,与其他欧洲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在东欧变得富裕的同时,巴尔干半岛却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发展,普通人的生活依然苦不堪言。哈哈,到底为什么?

绿色越深,越丰富。

红色越深越穷。

一、地理因素东欧和巴尔干都是欧洲板块的成员。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中,欧洲是一个富裕的地区,尤其是西欧和北欧,以“自由、民主、文明、发展”著称,社会福利高,生活环境舒适宽松,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国。

也许是西欧和北欧的繁荣富强给人一种欧洲也是一样的错觉,但同在一个大陆上,巴尔干地区离繁荣还差了一点,且不说生活有多美好,甚至比已经复苏的东欧国家还要糟糕。

所谓东欧,是一个地理概念。习惯上把德-奥-意以东到亚欧分界线的地区视为东欧。

东欧国家主要包括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以及俄罗斯,目前这些国家都处于战争状态。

划分欧洲的方式有很多。

在这张地图上,

深蓝是波罗的海国家。

深紫是中欧国家。

格林是前南斯拉夫的国家。

巴尔干半岛是南欧三大半岛之一,又称亚平宁半岛和伊比利亚半岛。

该地区主要包括希腊、黑山、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波黑和马其顿北部等所有国家,以及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克罗地亚和土耳其的部分地区。

地理上东欧更接近欧洲主流国家,心理上和情感上更接近西欧国家。

比如东德本身就是二战后的产物,和联邦德国是一样的。在东欧剧变的背景下,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两德重新统一。

虽然一堵柏林墙把德国分为东西方四十多年,但民族向心力巨大,最终统一。

从经济上讲,东德靠近发达经济体,工业基础相对发达。剧变之后,更容易融入西方经济体系和产业链。

大多数东欧国家也是如此。他们有地缘优势,离西欧更近,可以轻松承接产业链转移,可以作为西欧国家的生产基地。

其实东欧虽然麻烦很多,但是比巴尔干好太多了,发展更顺利。

然而,对于巴尔干地区的国家来说,冷战给该地区带来了难得的和平与稳定的局面。

在东欧的冲击之后,巴尔干半岛国家的数量急剧增加到10个。加上冷战结束后战争的影响,巴尔干半岛长期保持动荡,生产力难以发展。

巴尔干半岛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它是中东欧唯一一个靠山和海维持的地区。但自古以来,它并没有成为亚洲与西方之间的障碍,反而成为了桥梁。

巴尔干地区作为欧洲东南角的门户,是控制北非、中东和中亚的前沿,也是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这个战略十字路口一直是大国的必争之地,这也注定了巴尔干地区是一个无休止的冲突中心,无愧于“火药桶”的美誉。

巴尔干半岛地形图

二、宗教和民族主义因素对于欧洲来说,宗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宗教就像一张名片,很容易通过教派差异产生好恶。东欧大部分国家都是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在宗教信仰上与西欧国家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这种亲近感非常容易赢得认同,也更容易获得理解和支持。

比如波罗的海国家,历史上受波兰大公国和北欧国家的影响更大,这些国家和地区又以天主教为主,这使得他们的信仰和文化与西欧更为相似。

这也是立陶宛等国对苏联和俄罗斯特别反感的重要原因。双方信仰不同,俄罗斯主要是东正教。

巴尔干地区不同。这片土地被奥斯曼土耳其统治了很长时间。在奥斯曼帝国统治的数百年间,伊斯兰教渗透到巴尔干半岛。

大量的阿尔巴尼亚穆斯林被迁到科索沃等地定居,这也使得塞尔维亚人成为科索沃的少数民族,以至于科索沃的穆斯林成为塞尔维亚人心中永远的痛。

巴尔干半岛的主要信仰是东正教,这和俄罗斯的信仰是一致的。但对西欧来说,东正教缺乏认同感,巴尔干地区不被发达的欧洲主流所关注。

绿色区域是东正教堂。

黄色区域是天主教

紫色区域是天主教。

深橙色区域是伊斯兰教。

除了宗教因素,巴尔干地区虽然面积不大,但情况十分复杂,民族主义问题严重,也制约了地区经济发展。

几乎每个巴尔干国家都有民族问题:比如阿尔巴尼亚有希腊问题;保加利亚有土耳其人和马其顿人的问题;罗马尼亚长期面临匈牙利少数民族和德国人的问题。希腊有穆斯林和斯拉夫少数民族;土耳其有库尔德问题。

克罗地亚、马其顿、波黑的民族问题更是扑朔迷离,迷雾重重。

巴尔干地区作为“大国必争之地”,已成为欧洲列强竞争最激烈、外国民族压迫和统治最残酷、民族反抗斗争最激烈、民族矛盾最复杂的地区。

巴尔干半岛的民族和国界分布参差不齐。

隐藏的矛盾很多。

历史恩怨造成了这一地区的混乱,地缘政治环境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相差甚远。再加上民族、宗教和极端主义思潮的影响,他们很难专注于发展民生和经济,也很难真正富裕起来。

1989年前后,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一夜变色,原有政权被颠覆,引发社会大动荡,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这就是后世常常惊叹的东欧剧变。

早在19世纪,民族主义就在这个地区盛行。

历史上,外来统治阻断了巴尔干地区与欧洲主流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不利于这一地区的发展,使其长期落后于欧洲其他地区。

早在14世纪,奥斯曼帝国就开始入侵巴尔干半岛,这个军事封建帝国奴役巴尔干各国人民长达500多年。长期的异族压迫和奴役,严重扭曲了巴尔干各民族原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

受外来统治和与欧洲主流沟通不畅的影响,巴尔干地区没有像欧洲其他地区那样受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该地区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文化发展和宗教现代化严重滞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欧洲其他地区。

直到18世纪中叶,巴尔干半岛的资本主义才发展起来。在西欧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新兴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率先觉醒了民族意识。

但这种长期的发展滞后给巴尔干地区打上了落后的烙印,无法与欧洲主流保持同步,无法享受工业革命发展后的成果和红利。

虽然民族主义有利于促进民族觉醒,提高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有利于巴尔干地区反对外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自治,但受西方建立单一民族国家理论的影响,巴尔干地区过分强调自己的民族性。

他们片面追求建立单一的民族国家,打着民族主义的旗号,有建立大民族国家的愿望,歧视和排挤本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不承认其他民族的存在和平等。

这种伟大的民族主义成为现代巴尔干悲剧的根源,冷战后,该地区陷入战争。

巴尔干民族主义向狭隘的方向发展,变成了历史的反动。这个地区的所有国家都在试图建立一个大的民族国家,主宰巴尔干地区。

这里的民族和国家有着不切实际的大国梦想,难以包容其他种族,自然导致巴尔干地区的民族矛盾和地区动荡,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比如希腊幻想恢复拜占庭帝国的边界,实现所谓的“大希腊”思想;

塞尔维亚向往前杜尚王国的“大塞尔维亚”;

保加利亚正试图建立一个横跨东西半岛的“大保加利亚”。

就连阿尔巴尼亚、黑山、马其顿这样的小国也梦想着“大阿尔巴尼亚”、“大黑山”、“大马其顿”。

大阿尔巴尼亚

它甚至包括科索沃和马其顿的部分地区。

大曼哈顿地区。

包括希腊和保加利亚的部分地区。

这种与野心和实力极不相符的幻想,让巴尔干地区充满了火药味和不确定性。而且帝国主义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还利用自己的民族宗教矛盾挑起地区矛盾,进而在巴尔干地区获得控制权,这使得巴尔干地区的民族主义发展更加复杂。

事实上,美欧俄一直没有放弃在该地区的斗争和竞争,美国也一直保持着在巴尔干地区的影响力。

相比巴尔干半岛的民族矛盾和复杂,东欧还是简单很多。主要问题是同苏联和俄罗斯的矛盾。东欧想融入欧洲,欧洲更容易接受他们。

第三,东欧国家良好的工业基础。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要发展,还是需要一个实现发展的前提,那就是工业化。

东欧剧变后,原本工业基础雄厚的东欧地区发展迅速。

例如,波兰和匈牙利等西方经济意识较强的国家的汽车工业加快了与西方合作的步伐,形成了欧美日汽车集团的部分配套基地,这也是西方投资合作的重要目标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东欧很多国家都有很强的工业背景,但和西欧相比有一定差距。

例如,汽车工业是东欧的一大优势。

随着东欧剧变,其汽车市场也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焦点。当时东欧约有4亿人口,但汽车普及率并不高。此外,许多国家的汽车严重老化,急需更新,市场对汽车的需求也迅速增加。

根据当年的数据,1997年东欧的汽车销量比1994年增长了70%,这还不包括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大车企纷纷在波兰、捷克或斯洛伐克投资建厂。

当时的波兰很有吸引力,正如其外国投资局负责人所说:“波兰是一个理想的国家,国内市场强大,劳动力成本低但素质高,地理位置优越。”

一些投资分析师还指出,波兰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快于工人工资的增长速度。这也说明波兰工人的素质和效率真的很优秀。

波兰位于欧洲的中心。

当各大车企都开始在波兰建厂时,波兰的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波兰也成为东欧汽车工业的桥头堡。

汽车行业是对上下游产业链需求很大的行业。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大量相关产业,促进了波兰的工业进步和经济发展。

除了波兰,匈牙利等东欧国家也没有停止快速发展。

匈牙利本身就有强大的工业基础。比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批匈牙利生产的伊克鲁斯内燃机车跑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

这种来自东欧的汽车以其新颖的造型和舒适的座椅给上海公交车带来了一点新鲜感。

相对于东欧良好的工业基础,巴尔干地区还不够好。不仅如此,随着北约制裁和战争的蔓延,整个巴尔干地区的经济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要想发展,首先要有一个稳定的内部环境,能够融入该地区的主流经济环境,搁置分歧和矛盾,携手合作,共同发展。

然而,对巴尔干来说,历史的负担太重了。

上一篇:牛油果核怎么种能发芽(牛油果核怎么种盆栽视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