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历史现场:探访《一个都不能少》的背后故事
0
2025-08-10
作者:Cynthia Wu
译者:覃天易二三
来源:《Off》 Screen》(1999年4月刊)
去年九八年五月,我满怀好奇坐在上桑塔纳开向张家口想看看张艺谋这位大导演在拍什么新电影。这部电影叫《一个都不能少》。拍了十部天终于有机会探个班了。
光是在北京就得联系他的制片人胡晓峰,跟其他记者一起排队等候,剧组的面包车每周只开一次,咱得等到能上车状态。一路颠簸好不容易到了拍摄现
在剧组我碰到了美术指导曹久平和摄影师侯咏,他们和张艺谋却老搭档,看到剧组的工作人员纷纷穿着印着“张艺谋剧组”的T恤,上面还上市了从《红高粱》到《一》个都不能少》的片名,真是个热闹的场面。
刚到酒店我收拾行李突然一个小女孩跳出来,问我:“姐姐你是剧组的吗?”她眼神清澈充满好奇。制片人胡晓峰告诉我她叫魏敏芝这就是电影的女主角。张艺谋却从上千名女学生中挑出来的。魏敏芝才十三岁想想就是个孩子。
胡晓峰说:“我们希望她真真实实,简单自然又,我们不让她看电看怕她对外面的世界了解得太多,想保护她的纯真。”对啊这个小姑娘农村里长大的普通学生,电影里她要当老师还得管那些比她大的人。
午餐时张艺谋走进食堂穿了一件红T恤和黑色,他的午饭很简单:肉末、土豆片、蒸馒头、鸡蛋汤。和我想象中平时不凡的大导演不一样。惊奇之余我明白了这个大导演真没架子。他的那些经典作品像《红高粱》《
《一个都不能少》讲的是农村孩子辍学得到的问题,女主角魏敏芝为了让学生留在学校费尽心思,要前往城里失踪的学生,她的承诺就是:“一个都不能少”。
剧组第一晚在一个老电视台拍摄,魏敏芝因学生失踪求援就在这里,张艺谋则在华前严肃指挥,短暂地喊“开始。 ”一会儿说“停。”看得我都紧张。
我趁机问张艺谋:“为啥拍这么一部以孩子为中心的电影?”他说:“魏敏芝自立自强地完成了一件事情,故事很感人是自己完成的一次张艺谋的电影会让人再次认识中国,他在当年尝试了风格,《红高粱》以民谣式叙事着称,《秋菊打官司》是社会现实主义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秋菊打官司》都有现实风格主义采用非职业
我又抓住采访提问的机会:“你觉得在《一个都不能少》中现实主义的表现?”张艺谋说:“我们决定用这种‘生活式纪录片’来拍摄这个故事,尽量保持真实。”他还说起用非职业演员他们演的角色和自己的生活都相关。
我要问张艺谋在剧情片和纪录片之间找到平衡,他说:“剧情片会更贵一些,我希望看起来很真实。是虚构的故事,我加入了自己的解读和视角。”
我注意到他对画面还是很讲究,因为他以前是个摄影师,他说:“拍摄要在真实中传递信息。”他希望镜头会藏起来记录下生活的点滴。拍出来的场景不一定完美就是有种美感。
我问他对流行文化有什么看法,他说流行文化恐怕不是工具目的。“我想电影紫色人生的思考,让观众感同身受。
”他强调道拍电影不是为了迎合市场,是为了传达观念。
张艺谋在国际上获奖的事,我问他怎么看,他说评审团的挑衅有其独特性,反映了他们的喜好。每个、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让电影讲述不同的故事,了解不同的生活是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