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票的主要功能(电子支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892
2023-07-11
23.(1)初始小鼻息肉:息肉较小,位于中鼻道或总鼻道。可以直接用喷鼻激素,每天两次,持续4周左右。如果息肉变小甚至消失,可以考虑在喷鼻激素减少后停药。
24.(2)初始大息肉:息肉较大,已达下鼻甲前端,或上颌窦息肉已突入后鼻孔。在每天使用两次喷鼻激素的同时,还需要口服泼尼松,每天早上8: 00前一次,连续7天,之后减量不超过2周,停药。
25、适当使用抗生素消炎和预防感染。
26.儿童连续使用喷鼻激素总量不超过3个月,无效者考虑手术治疗。
27.(3)鼻息肉手术后:仍需喷鼻激素治疗。一般术后持续使用喷鼻激素12周,定期复查。之后应逐渐减少,然后停止,以免出现反弹现象。
28.对于药物保守治疗无效的儿童,应考虑手术治疗。目前主流是鼻内窥镜下息肉切除术。手术在彻底清除息肉组织的同时,应开放上颌窦和筛窦,重建中鼻道结构,减少对鼻粘膜的损伤,防止复发。
29、对于儿童常见的上颌窦息肉,上颌窦鼻息肉,近两年我科在泌尿外科采用球囊导管有效扩张上颌窦口,然后切除上颌窦和鼻腔内的息肉。
30.该手术方法简单,非常适合儿童鼻-鼻复合体的解剖特点。术中出血极少,熟练操作后手术时间不长,术后恢复快。没有传统FESS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如中鼻道狭窄或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
31.同时,如果复发,由于对中鼻道结构损伤小,为再次手术预留了较大的手术空间,是治疗儿童上颌窦炎、上颌窦息肉、上颌窦后鼻孔息肉有效、简便、安全的新方法。
32.传统上,球囊扩张对占位病变是禁忌,但对于上颌窦息肉,经过近两年的临床手术和科研统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然,对于伴有筛窦的鼻息肉,球囊扩张有其局限性,不推荐使用。
33.值得一提的是,术后的后续治疗要严格执行,因为这种病在小儿很容易复发,术后随访至少要一年。
34.前期可以每周复诊一次,后期可以每月复诊一次。术后应连续使用鼻喷激素(如氟利松酶、奈舒纳或雷诺)三个月,然后逐渐减量,维持量使用六个月以上。
35.术后适当使用抗生素和粘液促进剂是必要的。
36.除自身因素外,复发的患儿大多在围手术期没有得到妥善治疗,需要特别注意。
37、【3-5】疾病预后儿童鼻息肉易复发,这一点已被临床证实。
38,但往往10岁以后,复发的比例会降低。
39.对于支气管哮喘和阿司匹林不耐受的儿童,复发率非常高。
40.手术后支气管哮喘可能会减轻,或者至少没有变化。
41.原发于中鼻道、上颌窦和上颌窦后鼻孔的息肉,经过手术和术后治疗,通常预后良好。
42、8疾病预防由于鼻息肉的发病与过敏反应和长期的鼻腔炎症有关,所以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43.均衡的饮食也很重要。对于过敏性鼻炎患儿,也应避免过敏食物及其他过敏原,积极治疗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
44、儿童手术后应按时进行随访、鼻腔清洗,直至鼻粘膜完全恢复。
牛皮克拉斯的大致内容分享到此结束,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鼻息肉是一种常见的鼻部良性疾病,是指由于水肿而从鼻腔和鼻窦突出的炎症组织。
2.儿童鼻息肉主要发生在上颌窦、筛窦、中鼻甲和中鼻道,其中儿童鼻息肉最常见。
3.该疾病被认为与支气管哮喘、阿司匹林不耐受、过敏性鼻炎和囊性纤维化密切相关。
4.儿童鼻息肉发病率低于成人,儿童很少发生,但复发率高于成人。目前认为10岁以下儿童鼻息肉术后易复发,但10岁以后复发率明显降低。
5.鼻息肉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相关学说较多,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中鼻道微环境学说是指中鼻道解剖结构异常、功能障碍,削弱了中鼻道的天然防御功能,为鼻息肉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6.尤其是儿童,鼻腔结构处于发育完善阶段,如鼻中隔偏曲、中鼻道狭窄、纤毛功能障碍等,是儿童鼻息肉的主要原因。
7.鼻粘膜过敏理论鼻息肉中可检出大量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体液中IgE也增高,说明局部过敏反应与其病因有关。
8.马等(1992)测定了鼻息肉匀浆的免疫学指标,认为主要与ⅰ型和ⅲ型过敏反应有关。
9.也有人认为它与某些细菌激活的B细胞的超敏反应有关,如鼻腔共生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10.炎症学说目前可以肯定的是鼻息肉与炎症有关。组织学研究表明,近90%的鼻息肉中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这实际上是一种嗜酸性炎症。
11.这与IL-5介导的趋化性有关。
12.【2】鼻息肉常见于两侧,多见于成年人。
13.上颌窦后鼻孔息肉易单侧发生,常起源于上颌窦前壁,突出至后鼻孔,多见于儿童。
14.常见的症状和并发症有:1)鼻塞:鼻塞、鼻腔气流不畅、说话时鼻音梗阻、睡眠时打鼾是儿童鼻息肉最常见的表现。
15、初期症状。
16、2)流鼻涕增多:溢鼻涕也是常见症状,分泌物黏稠或化脓,量可长可短,但往往不干净。
17,3)嗅觉功能障碍:鼻息肉长期阻塞影响上鼻道嗅觉区的嗅觉,久而久之,往往会出现嗅觉功能障碍。
18.有些病人会头痛。
19、4)其他并发症:对于上颌窦后鼻孔突入鼻咽部的息肉,咽鼓管往往会被堵塞,出现分泌性中耳炎、听力下降、低频耳鸣等症状。严重的双侧鼻息肉还会引起面部改变,鼻背塌陷,形成“蛙鼻”;长期鼻息肉患者还可能引发哮喘。临床上将鼻息肉、哮喘、阿司匹林不耐受称为“三联症”。鼻息肉还会引起增殖性副鼻窦疾病(HSD),副鼻窦疾病会加重鼻部症状。
20.鼻息肉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易复发,尤其是儿童,复发率高于成人。
21.所以目前提倡综合治疗和单一手术治疗,不重视围手术期相关治疗,复发不可避免。
22、药物治疗主要是糖皮质激素治疗,由于激素的使用,对患儿有一定影响,应合理规范。
各位好,荔枝在这里为各位解答以上问题。儿童鼻息肉和鼻窦儿童炎症和鼻息肉的区别很多人都不知道。现在让我们继续前进!